一天一百块钱, 看起来不如当初卖发圈,他那天可一次性卖了将近两千块
但是仔细想想,那些发圈是他加班加点干了二十多天赶工出来的货一次性卖了, 平均到每天, 还没有一百块。
而且那会儿他白天要上学,晚上加班踩缝纫机,哪像现在,三块钱人工钱, 琐事都有人给处理了, 划算。
第二天沈鱼照常去卖麻辣烫,还是大龙跟着,刚到地儿, 小卖店老板就颠颠儿地跑过来,还带了他媳妇,一边走一边委屈地解释“真没乱花, 没骗你, 就是买好吃的了,你尝尝就知道了。”
老板娘先看了眼招牌, 发出跟小卖部老板昨天一样的惊呼声“真贵”
这回不等沈鱼开口,老板特别积极地帮沈鱼解释了一番, 就用的沈鱼昨天跟他说的那番说辞,完了一句话总结“但是好吃。”
老板娘“”你哪边的
“不信你尝尝。”小卖店老板熟练地跟沈鱼说“给我媳妇儿来串萝卜。”
老板娘柳眉一竖, 心里不满。
好你个抠门的张大福, 你自己吃了好几块钱, 只给我买一毛钱的萝卜吃。
老板娘黑着脸,接过张老板递过去的萝卜,一口咬下去, 汁水四溢,又烫又鲜,好吃得烫到舌头都舍不得吐。
“嘿嘿,我就说好吃吧。”张老板看着媳妇儿一边哈气一边不停嘴的吃完串串,得意道。
老板娘翻了个白眼“又不是你做的,你得意个啥。”
然后冲沈鱼道“小老板,再来几串。”
“好嘞,您想吃什么自己挑。”
老板娘拐了一下丈夫“老张,哪些好吃”
张老板说“都好吃,我都吃过”
老板娘“一样给我来一串。”
张老板连忙道“两份,我也要。”
“不,你不要,你昨个儿吃过了,今儿轮到我了。”老板娘冷酷无情道。
张老板“”
张老板难过地看媳妇痛快地吃完了一碗串串,又加了一份粉条,小声跟沈鱼说“多加点儿汤。”
沈鱼好笑地给粉条碗里多加了一大勺热汤,张老板等媳妇儿吃完,眼巴巴道“你吃好了碗给我吧。”
老板娘冷笑“张大福,你今儿饭钱可只有两毛。”
“知道知道。”张老板接过碗,一溜烟跑去面馆“老王,快,给我下两毛钱的面。”
老板娘“”
王老板火速给他下了面,趁着张老板正吃着,溜溜哒哒走过来“小老板,今儿给我留几根串儿成不我给我老婆孩子带回去尝尝。”
老板娘气冲冲朝呼噜呼噜嗦面的张老板冲去,看看别人家男人,吃好吃的都惦记着媳妇孩子,自家这个没法要了
“行啊,您先挑,我给您留着,您要的时候再煮。”沈鱼一口应下。
王老板就挑了些自己属意的串,沈鱼单独用橡皮筋把竹签捆起来,免得弄混了。
有了昨天打底,今天沈鱼的生意开始的更顺利,很多听了工友介绍来买的,哪怕手头不那么富裕,一根两根,也能尝个味儿。
有些爱吃的,家境又比较宽裕的年轻人,一次买一两块两三块钱,可以让沈鱼给多加汤,再去下面条吃。
又能吃够味儿,又能填报肚子。
还有的,干脆自己带了饭出来,馒头或者米饭,让沈鱼把汤倒进饭盒里,串串放在上面当菜,泡饭泡馒头吃。
各有各的吃法,其他人看了跟着学,沈鱼生意就做得特别顺,明明加了量,跟昨天差不多时间,就收摊了。
因为多了几百根串串,今天收益也跟着涨了几十块钱,沈鱼满足地把钱锁进小箱子里。
自此之后,沈鱼的麻辣烫生意开始走上正轨,每天也不多卖,也就一千五百串左右,偶尔多几串少几串,不一定,看食材准备情况。
每天都能很快卖完,因为他卖的不是主食,定位跟其他卖吃食的店和小摊都不一样,没多大竞争,那些老板也就不那么排斥他。
甚至因为他的麻辣烫,还带动了一点儿其他家的生意,尤其是面馆,很多人现在都喜欢买了麻辣烫多要汤,去面馆下面吃。
沈鱼也就打消了自己卖面条的念头,没必要,费力,赚钱也没那么多,还容易得罪人,不能什么好都自己给占了。
渐渐的,沈鱼这个卖麻辣烫的小摊就出名了,很多别的厂子的都知道,机械厂门口有家卖新鲜吃食的,叫什么麻辣烫。
卖得贵,但是特别好吃。
三三两两的,就有人过来尝鲜,只要吃过的,基本没有说不好吃的。
能吃辣的热爱这个味儿,尤其是大冬天,热乎乎的吃几串,又香又辣又带劲儿。
不能吃辣的还有清汤,看着汤水清淡,但味道一点儿不差,好多人跟沈鱼打听怎么熬的。
商业机密当然不能说,沈鱼就笑眯眯说是骨头汤,至于另外加了什么,那就不提了。
问的人就悻悻道“我家骨头汤咋熬不出这个味儿。”
沈鱼继续笑“可能吃我煮的够久吧。”
问不出来,该吃还得吃,好吃啊,不吃想的慌。
一些小孩,被家长带着尝了几回鲜,更加惦记上了。
天天闹着想吃麻辣烫,家里拗不过的,就给一毛两毛,小孩高高兴兴攥着钱来,买一两串自己喜欢的串串,或者买一份粉条,分着吃。
名气大了,吃的人多了,难免遇见之前认识的人。
以前家属院的邻居,看见竟然是沈鱼在卖麻辣烫,个个都惊奇得很,问这问那打听他这段时间怎么过的,怎么卖起麻辣烫了,哪学的手艺。
还有一些心里没逼数的,想吃白食或者让沈鱼给她们便宜一点儿。
要是以前关系好的,对沈鱼帮过一把的,人家不说他也请了。
可真正那种好心人,反而不会开口说这种话,觉得他一个人在外面,走的时候身无分文,过得艰难。
开口的那些都是占便宜没够,以前不但没帮过他,还有一些落井下石的。
比如沈鱼接一桶水,回身拿东西去了,就有个不要脸的懒得自己接,直接把他的水给倒了用了。沈鱼找她理论,她阴阳怪气说沈鱼小气,一桶水还计较,再接一通又怎么了。
而且这种事只针对沈鱼,对别家小孩她就不敢这么干,怕人家父母打过来。
摆明了欺负沈鱼没人撑腰,现在还好意思,张嘴就让沈鱼请客。
这种人沈鱼连多余的眼神都不给一个,那些好声好气问话的,他就挑挑拣拣答了。
生活方面还是之前的那个说辞,他给乡下寄了信,老家他爸那边给他丑凑了点儿钱寄过来。
麻辣烫生意是之前扶了一个摔倒的大叔,大叔感谢他,教给他的手艺。
这种理由放在后世,谁信谁傻子,可这会儿大家都十分认同,对,是这样的,做好事有好报是应该的。
做生意哪来的本钱借的
别看他这麻辣烫卖的贵,成本高哇,肉哇油哇,骨头调料,燃料食材,锅碗瓢盆,甚至竹签子,哪个不要钱。
赚是能赚一点儿,赚不了多少,还得还人家得债呢
大龙不是帮工
他这小本生意,哪还请得起帮工,是他债主家,不放心,让自家儿子看着。
大龙“”我妈一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借过钱给你。
大龙心里有话,大龙不敢说,沈鱼说什么他都点头。
他妈说了,在外面要听沈鱼的话,沈鱼让他干啥就干啥,别多嘴,多听多看。
邻居们被沈鱼三两句说得,不说全信吧,也信了个七七八八。
不然呢他空手被撵出肖家,看到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人,如果不是老家给寄钱,不是跟人借,他哪来的钱做生意。
虽然当个体户不如当工人体面,可沈鱼孤身一个,能学个立身的手艺,也怪难得的。
有些个好事的,还特意跟沈鱼说一些肖家的事。
沈鱼不拦着,也不刻意追问,你说,我就听着,你不说,那我照旧做我的生意。
于是他就知道了,肖家现在可不太平。
肖老爷子伤了腿得在家养伤,家里孩子又都放假了,人一多,地方又挤,很容易就会发生口角。
没办法,一个家里三个孩子,不是同一个妈生的,要求他们一条心太难了。
以前还有沈鱼这个外人,可以吸引所有火力,现在他跑了,兄妹几个的内部矛盾就爆发出来了。
肖佳欣瞧不起梁凤霞,对肖家耀也没什么好感,两人都是霸道又贪婪的性子,看到点儿什么好东西都想据为己有,不愿意分享。
偏偏肖家耀是家里的小孙子,更得肖家二老宠爱,有时候肖老太会偷偷摸摸给他拿好吃的。
以前肖佳欣在上学,不知道也就算了,天天待家里,还能发现不了
肖佳欣是肖老太一脉相传的小斗鸡,哪受得了这个气,也不管肖家耀才六七岁,跟他打得辫子都扯开了。
梁凤霞下班回来之后,看见肖家耀脸上被抓的印子,气得找肖佳欣吵架。
肖佳欣还觉得委屈呢,肖家耀那小子吃得多力气大,六七岁的男孩子,撒起浑来拳打脚踢的,她身上被踹了好几脚,头发都被扯掉了一缕,还想找梁凤霞撒气呢。
姐弟俩闹得不可开交,肖家辉肯定偏自己妹妹,梁凤霞觉得自己小儿子受了欺负。